為什么說視頻會議系統是后來居上?
事實上,視頻會議的商業化可以追溯到1970年,當時AT & amp美國電信公司t開始向用戶提供可視電話服務,160美元可以購買30分鐘的視頻通話。1978年,中國首次在北京和廣州之間開通了黑白視頻會議系統。2003年非典時期,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興起,開始應用于政府、金融、電信、能源等壟斷行業,但由于成本過高,始終沒有進入大眾市場。
后來云計算的發展催生了云視頻會議的概念,相比傳統視頻會議,視頻會議的成本降低了幾十倍。但相對而言,國內的專業視頻會議廠商在公眾視野中還是比較“低調”的。
所以,從2003年到2020年,專業的視頻會議公司都在做什么?
視頻會議不僅僅是在家工作。
人們可以在舒菲、企業微信等app上使用的視頻會議可以稱為“云視頻會議”,運行在云服務器上。
2000年左右,網絡傳輸主要靠專線,視頻會議系統主要靠硬件。屆時,視頻會議產業鏈可分為:上游芯片和器件供應商、中間視頻會議制造商、下游集成商、經銷商和客戶。
如果要開電話會議,首先要搭建一整套硬件系統,通常包括硬件MCU、視頻終端、錄播服務器、攝像機等等。硬件MCU用來負責音視頻和數據的、轉換和傳輸(功能相當于現在的云服務),成本也是最高的。一臺設備需要投入數百萬美元,每增加一個通信方(相當于視頻會議中增加一個人)就要花費數萬美元。而且后期還需要專業的IT人員指導使用和維護。視頻會議應用于遠程醫療場景對于政府、醫院、教育機構和大型企業,其業務、組織架構更復雜,對高清音視頻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更高,更愿意付費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在這次抗疫賽中,遠程會診、遠程手術的視頻通信是基于云端專業硬件終端,這是現階段企業微信、所無法企及的。這也是專業視頻廠商一直沒有“出圈”的原因和優勢之一。疫情的影響進一步打開了這部分市場。但同時也開拓了中小企業市場的“藍海”。
中小企業的熱情讓遠程辦公和視頻會議成為熱搜。在一系列免費政策和品牌推廣的優勢下,企業微信、釘釘迅速搶占了這批“新變量”,連服務器都相繼癱瘓。
不可預測的,新冠肺炎疫情吹響了協作軟件的進攻號角。依托大量近場音視頻會議需求,企業微信、釘釘、飛書、華為云WeLink擴大了在辦公協同領域的市場份額,同時切入視頻會議領域。